色彩风格

对话史传义:退休不褪色 赤诚心如一

【字号:    】        时间:2025-08-26      

“我是苦出身,也想上大学,但是因那时没条件,我没上过大学。所以我要支持他们为自身前途、为国家发展去奋斗!”

 

史传义(左2)给准大学生们送上红包。(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邬玲玲 摄)

8月21日,宜城市郑集镇魏岗村荷花基地内举行了一场“爱荷守莲”爱心资助活动,宜城市检察院80岁的退休老党员、原民行科科长史传义身着检察制服,将饱含心意的3万元奖学金分成6个红包郑重交到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优秀学子手中。炙热的阳光洒在史传义的胸前,老式检徽在强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将岁月沉淀的责任与荣光都映照得滚烫。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敬仰与疑问,我们专程来到了史传义的家中拜访。

 

一进门,抬头便看到客厅正当中显眼处悬挂的夫妻二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照。史传义夫妻二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坐下,洗得有些掉色的袖口和磨损明显的家具彰显着岁月的痕迹和简朴的作风。而随着交谈,我从这个瘦瘦小小的老爷爷身上,逐渐拼凑出了当年的模样。

史传义于1979年9月调至宜城市检察院工作直至2005年退休,从检26年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办理多起重大疑难案件,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不仅如此,他还潜心钻研、笔耕不辍,在央级、省级发表文章20余篇,在时代的潮流中奋楫前行。

 

在党53年,党员是他最骄傲的身份。“以一个党员的身份给老百姓、给群众做实事,为党徽添光彩,我感到很幸福!”他解释道。也正是这份赤诚之心,让他两次获评宜城县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退休后,他也时常在小区内走走转转,帮助邻里,关心小区里的基础设施,甚至主动报名参加检察院的义务劳动和值班。

“跟着你们年轻人干,我也有活力。”他笑着说。

 

2023年9月,他还应邀参加了宜城市“礼赞二十大 唱响主旋律”歌唱大赛,与检察院在职在编干警们一同演唱,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演唱中的宪法宣誓环节,他身着旧式检察制服,高举右手,声如洪钟,对检察事业的热爱化作泪水潸然而下。

提起此次资助活动,史传义再三表明不想要过多宣传,“郑集镇魏岗村是我的老家,从这里我走向了边疆,走上了检察工作岗位,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我深深的感谢老家的山水和人民养育了我,我只是尽绵薄之力为家乡学子做点事。”寒门出身的他深知求学的不易,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主动提笔给郑集镇政府写信,表达了想在家乡举办爱心资助活动,帮助寒门学子圆梦的想法。这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史传义此次拿出的3万元是他半年的退休金,这位脸上洋溢着笑容的耄耋老人生活并不宽裕。他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需常年服药,老伴身上也有多种病症。“只要能帮孩子们圆这个梦,我心里比啥都高兴!”

 

客厅一角,有一株荷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资助活动为什么选在荷花基地?活动名叫‘爱荷守莲’又有着怎样的立意呢?”看着这株亭亭玉立的荷花,抛出了我们的疑问。

“一方面,郑集镇的荷花基地带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造福了村里的群众;另一方面,‘世人爱莲’对应着‘世人爱廉’,既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赞颂,也有对廉洁的追求。”史传义笑着解释道,“‘爱荷守莲’是想借荷花的品格勉励大家,要像荷花一样热爱生活、洁身自好,更要守住内心的廉洁,未来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本分。”说罢,他还从屋内中取出自己的几幅字画向我们介绍,有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创作的书法,也有以莲花荷花为意象的画作……文化的力量无形而有力,温润而持久。他说,比起获得的诸多荣誉,这更是他想留给后人、传递给更多人的精神财富。

“人生在世,只有索取、奉献两件事。我常常扪心自问:我这一生是索取多,还是奉献多?只有奉献大于索取,才称得上是有用的人。这就是我做这些的原因。”告别之后,史传义的话仍久久回荡。退休后的史传义,用行动诠释着“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忠诚信仰,展现着检察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与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继续书写着“夕阳红”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