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环境资源案件办理质效,凝聚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力,4月2日,宜城市人民检察院组织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宜城分局、环保重点企业代表、人民监督员等,共同观摩了一起污染环境案的公开庭审。通过组织本院青年干警参与旁听学习,并在庭后开展多部门评议交流,以“零距离”普法、“沉浸式”教学推动生态环境法治共建走深走实。
庭审现场,公诉人围绕案件事实、证据链条、法律适用等展开指控,以切实、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本案中四名被告人的污染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执法人员、企业代表及人民监督员全程观摩,深入了解污染环境案件的法律后果和司法程序。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中队长刘洪辉表示:“通过旁听庭审,我们对司法证据标准有了更直观和清晰的认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将进一步强化行刑衔接,提升执法精确度。”人民监督员余兵则建议:“此类活动可常态化开展,让更多群众参与监督,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合力。”
在承办人的积极推动下,四名被告人在庭前均已配合执法人员开展了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嘉施利(宜城)化肥有限公司安全总监许兆华感慨:“这场庭审既是警示课,也是法治课。企业必须严守生态红线,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利益。”
青年交流:以学促干,锻造办案“多面手”
依托青年干警交流分享会,本院组织普通犯罪检察部、重大犯罪检察部、刑事执行检察部、办公室等部门青年干警同步参与庭审观摩,打破业务壁垒,促进干警全面了解刑事办案流程。庭后评议环节,青年干警结合自身岗位展开讨论:普通犯罪检察干警聚焦证据审查要点,办公室干警从宣传普法角度提出建议,案件管理部门围绕流程规范化建言献策,形成了“一案多思、一岗多能”的学习氛围。
宜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龚晓燕强调:青年干警要以庭审观摩活动为契机,通过“小切口”撬动出庭应诉能力提升,按照襄阳市院刑事检察工作“1235”活动要求,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和公诉人检察履职综合能力,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成效延伸:法治护绿,绘就发展底色
此次观摩活动是宜城市人民检察院践行“生态检察”理念的创新举措,既通过公开庭审强化警示教育,又以跨部门协作推动执法司法能力提升,更以“检察+企业+行政+社会”多元共治模式助力绿色发展。下一步,宜城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普法宣传,健全环保案件专业化办理机制,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更大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