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由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宜城分局组织、由宜城市检察院等部门参与的“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在紫盖山广场举行。检察干警通过分发宣传手册、提供法律咨询、介绍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机制等方式,向周边群众普及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并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及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宣传,活动现场,累计发放宣传册100余份,解答问题20余次,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热情和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认知度。
近年来,宜城市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回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求,2022年至今办理110多件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类公益诉讼案件。
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复垦复耕成效
宜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是湖北省的“产粮大县”,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吨粮县”。2022年以来,该院聚焦农村乱占耕地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督促行政机关、属地政府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及时恢复耕地种植条件,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2022年3月上旬,该院发现某建设公司的混凝土搅拌站涉嫌违法占地破坏土地资源。该院对负有监管责任的行政机关立案调查并制发检察建议,仅16天后,在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督促下,该建设公司归还土地并完成了复垦。
凝聚公益合力、共护生物多样性
2022年以来,宜城市检察院针对非法狩猎野生动物、非法捕捞水产品、电捕蚯蚓等生态侵害行为,共立办公益诉讼案件4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件,被告人共计承担生态修复赔偿金4.32万元,多次组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并与法院、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部门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损害赔偿衔接机制,有效加大公益诉讼生态保护力度。
依法能动履职、护航一江碧水东流
汉江是宜城的母亲河,但近年来,汉江河道违建、非法放牧、船舶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汉江河道生态环境和行洪安全。2023年,宜城市检察院针对汉江河道生态环境和行洪安全共办理10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2023年3月,宜城市检察院在开展汉江河道巡查中发现两处占地约55亩、长约5000米的围堤,严重妨碍汉江河道行洪安全。检察院依托“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对该案进行督办,仅历时2天,围堤被全部拆除,汉江河道恢复往昔“一江碧水向东流”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