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刚来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感觉热浪逼人。太阳晚上十点落山,早上六点升起。40度的高温炙烤着大地,干燥的空气和偏碱性的水质让身体变得干涩粗糙。晚上回到宿舍本想洗个热水澡,却偏偏遇上用水高峰期而停水。单位的清餐食堂接连几天的面食,让我无比怀念家乡的米饭。
精河县检察院是50人以下的小院。根据工作安排,我被分到了第一检察部从事刑事检察工作,与我在宜城检察院从事的民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有所不同。为尽快投入工作,我迅速调整好状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记得有一次,检察官孟姐对我说:“精河县监委办的一件医药领域渎职案件商请我们提前介入,但犯罪嫌疑人关押在博州监委办案区,我们明天一起去博州出差。”没有这方面工作经验的我顿感心虚,连夜补习业务知识,向襄阳宜城的同事电话请教办案方法和技巧,“后援团”提供的可靠支持,为我增添了极大信心。
11月的博州已开始降雪降温,连日大雾天气让原本1个半小时的车程走了3个多小时。到了目的地,我便一头扎进办案区,向办案人员了解详细案情、审核案件材料。针对案件定性存在的分歧,我从证据固定与法律适用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法律意见。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我又跟着孟姐去博州宣布拘留、逮捕决定,通知家属、单位,到看守所提讯、听取律师意见、做认罪认罚......不到1个月,该案顺利移送法院。我撰写的审查报告和公诉意见书也成了大家学习的模板。
“小胡姐,八家户小学有几个留守儿童,我们明天去了解下情况,顺带着给学生们上一堂普法课,你看怎样?”未检干警阿来跟我商量着工作计划。回想自己上周到精河县高中讲授法治课的情景:一名女学生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着她的成长经历,感恩每一位支助她上学的好心人,说着自己最向往的地方就是北京,希望通过努力考上北京的大学。那朝气青春的脸庞和对未来的憧憬令我动容。
“我们去看望留守儿童,给他们带点小礼物吧。”我对阿来说。“我赞成。我们可以送他们些学习用品,但费用......”阿来犹豫了一下。“费用不用担心,我来出。”我笑着跟她说。阿来转忧为喜,开心地说与我平摊。“算我一份”听到我们谈话的援疆干部董瑾宸也要申请加入。说干就干,我们三人分好工,购买礼物、准备课件、制作宣传展板,收工时已是晚上九点。
第二天一早,当我们来到八家户小学时,学生们已经整整齐齐地坐在大会议室,期待着他们新学期的“法治第一课”。课后,我们与他们一起张贴强制报告海报,围坐在操场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这些形式让反对校园欺凌和学会自我保护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放牧就是巡边,种地就是战斗。”在博州边境沿线,我会时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这让我想起儿时父辈讲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维稳戍边的故事。如今,为了更好地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推行兵地融合发展政策。
“想不想去见见你们兵团的援疆小伙伴?”九月的一天,张主任突然问我。原来,为了促进兵地检察融合发展,查检要带队去塔斯海垦区检察院开展跨区域协作交流活动。这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我当然不能错过。
塔斯海垦区院崭新的办公大楼和整洁的办公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座谈会上,两院检察长和干警分别介绍了各院基本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兵地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发展,如何进行案件线索移送、开展专项活动、培育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以及经验分享。会后,大家一同参观了塔斯海垦区院院史陈列馆,观看了该院拍摄制作的未检题材微视频《自由飞翔》,在文字和图片间感受着塔斯海垦区检察人的风采以及发展的丰硕成果,感受着几代检察人在法治道路上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也尝试融入本地干警的生活,跟着他们参加枸杞地义务劳动、扫雪、“访惠聚”以及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精河检察干警除了做好本职工作,都要轮流下沉驻村。他们会经常跟我分享一些难忘的驻村经历:以前不管条件再艰苦也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只要村民有困难有需求,都会第一时间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没有节假日和周末休息,十年坚守才有了今天的繁荣稳定。她们的坚毅和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12月29日,我跟随同事来到精河检察院包联帮扶的永集湖村开展共庆元旦联谊活动。美妙的歌声、飞扬的舞姿,欢快的笑声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在联谊互动中,维吾尔族村民党员塔吉古丽向大家讲述了她长年照顾身体残疾的汉族邻居东东,并帮扶多名汉族结对亲戚的感人故事。
“她们虽然语言不通但心意相通,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语言不是障碍,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纾难解困,全力以赴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才是关键。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查检深有感触的讲道。
时光荏苒,为期六个月的对口援疆工作即将结束。一路走来,从不习惯到习惯,从陌生到不舍,纵然有地域、民俗和语言差异带来的困难,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司法为民的初心让我们同甘苦共奋斗。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是得到了历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欣逢盛世,定当不负盛世!